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矛与盾》说课稿

时间:2024-10-19 09:33:06
《矛与盾》说课稿

《矛与盾》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矛与盾》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矛与盾》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5课《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

我所讲授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以及实验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是在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并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教学重点是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是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根据教材特点,课前我准备了矛、盾、坦克的实物,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 实物导入新课

一定的情境及师生和谐的关系是一节好课所必需的条件。因此,我出示实物矛和盾,结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说说矛和盾各有什么优点?接着提出问题:发明家是如何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是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 复习旧知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为了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先指名读了一遍课文,再通过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之后,我听写了部分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学生互问互答,在理解“大显神威”这个词后,让学生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等一些问题。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入积极的读书状态,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

三、 感悟、理解课文

以疑促读,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思维浪花相互激趣、强烈碰撞的信息交换场。学生在读书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这生动具体的描述不但解答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还激发了学生说一说对坦克的了解。

质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在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逐步深人,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文中告诉我们坦克是怎么发明来的呢?”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在读一读,说一说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坦克是怎么发明来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我采用表演的形式在学生对“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较为抽象,如能将课文和事例融为一体,在事例中感悟语言,在事例中理解课文,那么教学就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 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新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了对这句话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出发,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使学生摒除抽象教条的分析,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体会“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的含义。这样读中悟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到实处。

五、 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课后请同学们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尝试着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咱们班的展示台上展示。

在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总之,我在尽量尝试着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我的课还很稚嫩,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

《矛与盾》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头篇课文,是经作家黄水清的《矛和盾的集合》改编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矛和盾的集合》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这个比赛过程中,发明家发现手上的盾难以招架对方矛的进攻,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的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仅仅只能防守,更何况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于是,他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再加上履带,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通过叙述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习这类议论性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标的相关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我见习班级的学情,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教学重点1)

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教学重点2)

5.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在这个课时里,我将要用到“自相矛盾”故事的资料和课件这两种教具。

二、说教法及学法 ……此处隐藏13559个字……攸关哪,发明家甚至想大声呼喊——(齐读)

让我们一起帮着发明家喊出内心深处这万分迫切的想法吧——(再次齐读)

【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不应该忽视每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两个感叹号的运用,进而通过引读激发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这两个引号的妙用,应该说学生达到了既得言又得意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4、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1)有个铁屋子就行了吗?请同学们默读第3、4两个自然段。看看发明家又想到什么办法了,能像老师这样写一写吗?

(学生拿出练习纸练习)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盾太小 铁屋子

(2)集体交流。

5、创设情境,复述过程。

(1)同学们,这位发明家通过详细周密的思考,一步步发明了坦克。现在你们就是这位发明家,你能把发明的过程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吗?介绍时也可以学着运用一些连接词使语句更连贯。(出示句式)

(2)互动交流: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他遇到了第一个问题:。于是想到:。可是,又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四)结合板书小结

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就叫做——(指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呢?这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我们下节课一起体验。

五、说板书: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问题想到怎样解决

矛太小铁屋子

不能进攻铁屋子开个小洞

伸出“矛”——枪口、炮口

通过这个板书能让学生了解发明坦克的过程,利于学生理清整堂课的脉络,更为第二课时对“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矛与盾》说课稿9

一、根据本文的课型特点和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告诉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理解故事内容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寓意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说教学程序

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围绕学习目标,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在教学方法的整体构想上,我准备采用读、议、写、演、观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我从图片引入,首先让学生认识与今天学习密切相关的两种古代兵器,由此导入课题。随之告之学生,这是一篇文言文,回忆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采用各种方式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语言。

3、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句子意思。同时借助,通过自己表演,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说揭示的深刻道理。

4、最后,对《韩非子》和韩非子作简要介绍,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拓展。

三、说板书

板书两种兵器名称,卖矛和盾的人介绍的它们的特点,以及揭示的深刻道理。这样言简意赅,突出了重点。

《矛与盾》说课稿10

【说教材】

《矛与盾》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课文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说话前后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可笑故事,讽刺那些说话不讲逻辑,顾此失彼,自相矛盾的人,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课文的语言为文言文,言简意赅,从反面给人以启迪,耐人寻味,是一篇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教材。

【说教学目标】

本文主要指导学生能够利用注释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寓意,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7个生字,初步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弄懂寓言内容,明白寓意。

【说教学方法】:

放手自学,适度点拨。

【说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读自解。

【说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讲《蜘蛛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法。

谈话板题后,结合课题,想开去,发散思维的同时,理清学法。理顺学习顺序,即通读→思读→讲读→悟读→会读→诵读。

二、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1、通读:

具体要求:利用拼音、工具书读正确,读顺口。

具体过程:独立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2、思读:

具体要求:利用书后的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句子大意,猜知故事内容。

具体过程:

①、独立默读2—3遍,第1—2遍读中思考,利用书后的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句子大意,猜知故事内容。第3遍读中批注,用不同的标记讲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分别标注出来。

②、小组互读,交流所得,并提出难理解的句子。

3、讲读:

具体要求: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教师有针对地适当点拨,理解句子意思,弄懂故事内容。

具体过程:

①、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重点句子。要求学生批到书上。

②、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③、动笔写一写(留一点适当的空白,备用)。

4、悟读:

具体要求:深入理解寓言,感悟其中的道理。

具体过程:

①、小组读文后,讨论: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

②、认真看课本插图,创设情景,讨论剧本,小组表演。推荐表演,教师尽量参与。

③、随机采访,明白寓意。

④、小结并结合学生的谈话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5、会读:

具体要求:注意文言文的特点,正确断句,把握语气,感情朗读。

具体过程:自由练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同学评议。

6、诵读:

具体要求:熟读成诵。

具体过程:个人比赛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三、介绍资料,拓展延伸。

介绍韩非子的生平及著作,简单提及第二则寓言《郑人买履》,鼓励学生自学。

四、激情结语,自主作业。

1、将本文工整地抄写到积累本上。

2、将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和体会工整地写到积累本上。

3、搜集你喜欢的成语故事或短小易懂的文言文工整地写到积累本上。

【说板书设计】

古代寓言两则

矛与盾

★矛— 无不陷 —→ ★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 ←—莫能陷—盾★

《《矛与盾》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