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圆的周长》说课稿

时间:2024-10-12 11:52:13
《圆的周长》说课稿

《圆的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的周长》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周长》说课稿1

一.说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圆”的第四节内容。“圆的周长”的概念教学是以小学中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为认知基础的,是小学中“圆的认识”的内容的深化,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圆的面积、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周率和圆周长公式的探究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探究过程

四.说教法和教学手段

1.本节课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学法

1.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带学具,动手操作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2.学具有:圆形物体,绳子,直尺,两把三角尺。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学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只蚂蚁分别绕正方形和圆形跑一圈,猜猜那只蚂蚁跑的路程长?

估计学生通过思考后会回答:“只要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就可以了。

由于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已经会求,那么圆的周长怎么求呢?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教学课题:圆周长的求法。

(二)探究课题,发现新知

1.你能测出圆的周长吗?同桌动手测量。

汇报测量方法。归纳“化曲为直”的方法

2、观察猜想

接着,教师设问:“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教师再出示一组大小不等的圆。

估计学生通过观察后会回答:“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直径越长,圆的周长也越长。”

接着,教师继续设问:“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呢?”

通过正方形与圆形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猜想不是什么空穴来风,而往往是通过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的比较而产生的。

2.操作实验

为了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们小组合作,用绳子、直尺等工具将已经准备好的物体的周长和直径测量出来。通过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测量,让学生亲身体会周长和直径的测量方法。

测量结束后,通过观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科学家的无限景仰。

之后,再介绍π的一个重要性质,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今的π已由计算机计算到了1,241,100,000,000个小数码。但计算时我们去它的近似值π≈3.14

3、推导公式

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三)实际应用,熟悉新知

完成课本练一练

通过圆周长公式的正用、逆用,使得学生内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并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四)学习小结,自主评价

本节课以两个问题收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小结,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以此来点明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线索,突破了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蚂蚁问题引入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整个探究圆周率的过程以“探究发现”为线索,让学生体会到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即观察猜想,操作实验,证明猜想,反思质疑。

最后,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同时,又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七.说板书圆的周长(C)

测量:滚动法绳测法(化曲为直)

规律: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

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C=2∏r

八.以后需改进的地方:

1、小组合作落到实处。

2、课堂中激励语与应多一些。

3、掌握好课堂时间。

《圆的周长》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圆周率的探索,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体,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较为抽象,所以我把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的师生交往。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着活力。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准确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正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带着这些对新课程的认识,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采用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具体 ……此处隐藏29505个字……考:如果要求小熊所跑的路程,实际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顺水推舟问:如果要求小狗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呢?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设计说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鉴于此,我在本节课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感知,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圆的周长定义之前,我让学生动手把学具圆片,摸一摸,指一指,让学生充分感知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圆周长的定义。

[设计说明]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圆的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同时也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了学习新知的环节。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发现规律(课件9)

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内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直观的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滚动法、绳测法”两种主要测量方法(课件10)。渗透了化曲为直(板书)的转化思想,紧接着让学生求风车转动的周长(课件11),使学生辩证性地感受到了“缠绕”、“滚动”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其探索“计算公式”的积极性,为深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问题作好了“心理”铺垫。

在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内容中,探究和理解圆周率是个难点,因此我通过学生猜想和媒体演示(课件12),使学生观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那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先测量手中几个不同圆的周长与直径,再填写实验记录表,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课件13)

这两次活动,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机会。通过测量和计算,重点解决了“周长与什么有关”和“周长与直径有何关系”两个问题,最后由学生得出: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它表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也就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周率最杰出的贡献者祖冲之是数学课堂上一个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因此,我在此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课件14),介绍祖冲之和圆周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解决好了圆周率的问题,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就可以水到渠成。根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圆周长的公式C=πd , C=2πr(板书)。

[设计说明]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反馈练习,解释应用(课件15)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想,主要设计了判断题和应用题(课件16-18)。练习完以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四)自主总结,和谐整合(课件19)

最后师生对本节共同总结,结合板书巩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课件20)并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和收获,促使学生知识、情感、技能和方法的和谐整合。

四、教学随想(课件21)

多年的从教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搭设自主探究的舞台,尊重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大胆尝试的机会,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空间,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圆的周长》说课稿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已知d = 20米求:C =?

根据C =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 = 50cm先求小自行车C =?c=πd

50cm=0.5m

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3)C =2πr =πd()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四、作业。

P64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5、8题

《《圆的周长》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