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7 09:33:10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景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间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准确计算,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0“整理与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小数。

1、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个

(进率都是10)

2、做P110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

3、做P110第2题。(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提示:思考过程:

0和1之间的小数表示是几个十分之一,也就是零点几;1和2之间的小数表示是1和几个十分之一的和,也就是一点几。

4、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指名口答。

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①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

②同时要在改写后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字。

③当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要在整数部分写“0”。

④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提问: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指名口答。

①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

②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③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强调:要正确使用“≈”

(2)做P110第3题。

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旨在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和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整体“1”是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组成的,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分数单位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通过动手量一量纸条的活动,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如“量一量”“填一填”等活动,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后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测量中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借助填写分数墙活动,概括、总结分数单位的意义。

参与数学活动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最好手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纸条

学生准备 教材附页3中图1的纸条 剪刀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吗?(课件出示图形:)

预设 生:这三个圆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xx。

师:结合图形观察这三个分数,你发现 ……此处隐藏15137个字……

6、生:隐藏起来的面积越大,露在外面的面积就越小,也就是表面积越小,越节约包装纸。

7、小结:节约包装纸的方法是:重叠的面积越大,包装纸的面积越小。(板书)【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分两个层次进行:先研究包装方案(即方法)的多样化,再估一估,验一验,探究节省包装纸的问题(即策略最优化),使部分学生初步意识到重叠的面积越大,包装的面积越小。】

8、师:这是我们通过拼摆、猜测得出的.,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

9、各小组用实验报告卡上记录的数据计算,注意小组内的分工。

10、学生汇报各种包装方法的计算结果,课件出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11、课堂小结:通过计算验证了重叠的面积越大,包装纸的面积越小。

12、师:同学们,除了用这种方法,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包装纸的面积就是用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减去重叠的面积)

13、课件出示3种包装方法,问:同学们,用第二种方法计算,你会使用简便方法吗?

14、引导学生得出:只要算出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分别减去重叠面积就可以了。

15、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课件出示。再次验证了重叠的面积越大,包装纸的面积越小。

【设计意图: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先让学生猜一猜把两个礼品盒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包装方案?哪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再让学生验证猜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再利用多种方法求出拼在一起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相信学生亲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一定会对所获得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46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同时,解决一些实际计算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主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微机、软件、投影仪、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1.长方体的特征。

(1)微机显示一个长方体。

问:这是一个什么物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③长方形和正方体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问:长方体有些什么特征呢?[微机显示一个长方体,上下面(红色)、前后面(蓝色)、左右面(黄色),并使画面上下、前后、左右移动,接着微机显示12条棱、8个顶点,使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教师归纳引导板书:

面:6个(有可能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 棱:12条(相对四条棱长相等)

顶点:8个

(2)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6页第1题。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怎样表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或棱长决定的。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1)微机显示一个长方体,分别给出长、宽、高和单位。

单位:分米

问:①怎样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列式:_________

②怎样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学生列式:__________

③求容积(微机显示往长方体盒子里倒砂子的全过程)

什么叫容积?怎样计算容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2)通过微机显示把长方体转化为正方体。

问:这个长方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了什么形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继续板书

面:6个(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 棱:12条(长都相等)

顶点:8个

有关正方体的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灯片出示,反馈时用)j

1.判断。(对打"√",错打"×")

(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必须是正方形。( )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2.选择正确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做一个长方体的铁皮桶,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长方体的( ),能装多少水是求( )

a.体积 b.底面积 c.容积 d.表面积

(2)做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鱼缸,需要( )平方分米玻璃。

a.4×4×4 b.4×4×6 c.4×4×5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 )倍。

a.2 b.4 c.8 d.9

(4)一块长方体木板,长2米,宽5分米,厚8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a.2×5×8 b.20×5×0.8 c.(2o×5+5×8+20×8)×2

3.求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分米)

4.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游泳池,长50米,宽8米,深2米,在它的四壁和底面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若装满水,有多少立方米?

5.选做题:(1)将两个棱民是3米的正方体粘接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16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柜架,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出圆的各部分名称,发现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圆规、尺、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欲,激发兴趣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1、做车轮(画圆)

2、安车轴(认识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直经)

4、认识半经与直经的关系。

5、反馈练习。

三、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四、解决实际问题

五、全课小结

1、 揭题。

2、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