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9 07:14:17
加法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法教学反思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重点解决竖式的算理和规范书写格式。但是由于我对学生了解分析的`不够,导致学生没有掌握学习重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材安排“参观博物馆”为实际背景,学生先通过观察情景图,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为了缩小范围,在提问题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提出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同学们特别活跃,在以前的基础上,提加法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很简单,同学们都想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和别人分享,在同学们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挑选出例题,请学生列出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考该如何来计算出横式的结果,由于不进位加法较容易,很多学生通过口算轻而易举的算出答案,我也认为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说非常简单,就没有借助小棒来教学,更没有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没有把竖式形象化,接着再抽象成数字。没有利用小棒加深学生理解列竖式时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即数位对齐。从而掌握列竖式的计算过程。所以在例题过后,学生在做练习时遇到一位数加两位数,竖式错误很多。

在今年后的教学中,还要多了解学生实际,不能低估学生,更不能想当然的高估学生。

加法教学反思2

今天,王主任和尚校长早早的来到了二年三班的教师。第一次被领导听课,虽然早在这节课前就用丁老师的班讲过两讲,但心情很是很紧张。在此先感谢丁老师对我的帮助,以及主任和校长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定会吸取改正,努力变得更好。

在听课前,和丁老师就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化解已经有了反复的讨论和改正,丁老师也对我上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①上课语言重复、啰嗦:

课前创设了闯关的小游戏,意在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可是每出一道题我都要重复一遍答案,生怕孩子们听不见,听不清,也怕课堂气氛尴尬。后来在听听课堂录音,就感觉自己想好笑的话唠。之后的二讲就让孩子们每回答一道题后同意的说对。这样哪怕不是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会认真的听别人的答案,话唠也不用重复啰嗦了。

②其他同学发言,应保持安静,适时地提问点拨:

在四班上课时,我对学生摆小棒、写竖式时都过度提问、插话。导致学生成为了我教学的工具,没有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今天我来到二年三班,孩子们也格外懂事、听话。班级的捣蛋鬼顾恒尔和公子蘅和端正的做好了。这两个孩子平常是班级里的小淘气,很聪明但却坐不住。这次主人和校长两人在后面坐镇,我也放心多了。上课的流程很顺利,因为孩子们有过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经验和不进位加法列竖式的基础,开展教学并不难。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

课后,王主任和尚校长对我上的'课提出了表扬也有批评:

①教态很好,能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

②语言不够亲切:上课时语言有一些严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语言应更幽默、可爱。

③环节设置有遗漏:列竖式环节应结合摆小棒讲解,因为摆小棒就是为了列竖式而服务,便于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就是“摆小棒满十根捆成一捆”的过程。环节的设置应环环紧扣,有所联系。

④上课语言不够精炼:唐海俊上讲台当小老师的时候讲解的非常好,但是我还是没有控制住,不停地打断孩子的思路,进行我所谓的“点拨”。而这些点拨完全可以由学生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总结、提炼。

⑤评价不够有针对性、不具体:赵麒皓在我要进行总结时又举起来手,老师被听课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小心思,害怕问题学生提出跑题的问题,可是赵麒皓就在校长身边,我是叫他也怕,不叫他也怕。当他起来时我以为他是要就刚才的方法说口算思路,结果他又提出了不同的口算方法,并在黑板上板演讲解。实际上这种方法真的很好又很新颖,可是我却为了赶进度没有给他针对性的评价,好在孩子下课时还和我亲切的提问,没有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当赵麒皓板演后,可以这样评价:“这种方法真好啊,和别人都不一样的口算方法……”相信,这种鼓励一定会让他以及其他人更努力更积极的思考问题。

⑥小组讨论时间稍长、应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学有所得:

本节课的小组讨论大约用了10分钟左右,一是每小组停留的时间太长,这也是因为我不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二是小组长没有真正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导致用时过长。这后果就是课上巩固练习的时间过短,没能让课堂发挥最佳效果,知识点也未能及时巩固。

加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探索进位加法的算理时,就可以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算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

针对一年级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我先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

上课时当我让学生根据猜数游戏中的24,56,2,8列出算式后,就让学生算一算得数,前两个是不进位加法学生都会,后两个进位加法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去解决24+8到底得几。在探讨算法时,我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然后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研究,推导“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学生能想出了这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由于是新授课,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些慢,还需要练习。

加法教学反思4

对于小数加法和减法或多或少已有一些基础知识,上课之前通过对全班同学的观察和了解,他们利用竖式计算时,有些同学认为应该从左往右对齐,有同学认为应该把末尾对齐。有一半多的同学知道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但不知道齐中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我强调得过多,而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清楚“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的'其中道理。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用小数表示元、角、分”,让他们去理解在相加、减时,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这样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其中道理,如教学4.75+3.4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量进行思考,4.75元是4元7角5分,3.4元是3元4角,所以,计算时分别把“元” ……此处隐藏8650个字……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交换律这节课中,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景,发现数学,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究——应用——新问题——再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1)创设生活情境,激励探究欲望。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用“变与不变”的眼光观察身边的教学环境,进而采撷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有趣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样安排,既帮助学生消除了思维上的心理障碍,为新知的获得切实做好了心理和知识、能力的双重准备,又达到了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引起注意期待、诱发学生参与意识的目的,使教学始终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之中。

(2)引导学生探索,开发创造潜能。教师巧妙地利用生活原型,激活与新知学习有关的旧知,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库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自组算式,整理、观察、分类、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形成结论,并进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探索与创造、观察与分析、归纳与验证、矫正与调换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并从中认识到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反思探索过程,体验成功情感。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我们是怎样来解决的?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提倡教学相长,鼓励开拓创新。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有意识的空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来质疑问难。一方面让学生对本节课不懂的知识提出疑问,在师生帮助下及时解决;另一方面,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的认知心理产生新的“不协调”,形成一个再探究的氛围。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亲历性,尽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法教学反思13

这部分内容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它是在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和学习了6、7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前面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例题从植树这一公益活动引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迅速转入数学学习,并首次用文字呈现“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领会蘑菇卡通和萝卜卡通说出的不同加法算式:5+1=6、1+5=6,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把5个和1个合起来或把1个和5个合起来,都可以算出“一共来了多少人”。

“想想做做”第1、2题,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和独立思考,学会计算在例题和“试一试”中未涉及到的其余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第3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巩固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第4题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体会算式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规律,灵活计算。第5题让学生通过看卡片说算式的活动,进一步练习得数是6、7的加法。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通过看图填不同算式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感受这些算式的排列规律。

学生进入正规的一年级学习生活已经一个月多,一些学习常规已经知晓,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分与合和得数是3、4、5的加法、有关0的加减法,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可能在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的基础上自主、有序写出7的加法算式会出现困难。

新知:得数是6的加法得数是7的加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和得数是3、4、5的`加法,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知识结构。在教学时,想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习、感受“一图两式”,并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的完善,是想通过6、7的分与合迁移过来,也要体现出有次序。想直接通过大问题的提出,充分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了学生。

练习:在现实的情境、趣味的游戏、开放的活动和务实的作业中综合练习,进一步强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有趣、有用和挑战性,让学生再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学生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又动嘴,注意力更集中。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用做游戏的发式进行练习,不仅能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习,又能再次激发学习兴趣。

听童话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在乏味的练习之后出现“青蛙练习跳伞”这样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感,顿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被激发。

加法教学反思14

本课时教学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创设了各种生活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采用以旧带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结构,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同时运用合理、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学生在经历生活的情境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获得了解并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在学习评价上还做得不够,评价比较单一,语言的激励性还不够,因此缺乏一种感召力。

加法教学反思15

这部分内容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它是在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和学习了6、7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前面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时,想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习、感受“一图两式”,并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教学中通过学生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又动嘴,注意力更集中。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的完善,是想通过6、7的分与合迁移过来,也要体现出有次序。想直接通过大问题的提出,充分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了学生。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用做游戏的发式进行练习,不仅能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习,又能再次激发学习兴趣。

练习设计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开放性。在现实的情境、趣味的游戏、开放的活动和务实的作业中综合练习,进一步强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有趣、有用和挑战性,让学生再次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听童话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在乏味的练习之后出现“青蛙练习跳伞”这样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感,顿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被激发。

《加法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