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时间:2024-08-11 09:33:16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板块整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方法:文本研读

过程如下:

一、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84),美国新保护运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不只是一位只坐在书斋中默想沉思的哲人,他是科学家、森林学家,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猎人和观察家。1948年4月,他在奔赴邻居农场救火的途中,因心脏病猝发而死亡。隔年,他的《沙乡年鉴》出版,这是他思考的结晶,也是他的忧和爱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利奥波德的一段经历。他购买了一个荒弃了的农场(沙乡),带领全家在那里种上树,尽管这些树不停的死去,但最后仍然有一些自然生长了,生命再一次进驻沙乡。

二、初步感知。

利奥波德以诗意的语言,理性的思考完成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次询问。

三、思考。(它们是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学会换位思考)

不应该忘记,我们曾经一次次的为我们的无知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习惯于先破坏殆尽然后再慢慢整理,我们开始对身边那些生命的消失无动于衷,此刻,心中充满了悲凉。

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学会尊重这同一片星空下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东西,学会正视自然的价值,学会珍视天地生灵。或许,我们该换一个角度去寻找。

假如,现在我们赋予山以灵魂……

1、阅读全文,思考:

贯穿全文的是那一声狼嗥,课文第1小节,是对狼嗥的特写镜头,体会作者传神的描写。

“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

文章开篇即以“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样一段描写震撼阅读者。

2、这一声狼嗥,对每一样生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第2小节,“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那么,对山来说呢,这一声嗥叫意味着什么?(小组讨论,组织回答)

——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逝

3、作者为什么会考虑到这些,先看他的一次经历——一只狼的死亡故事。

阅读第4-6小节,作者写的是一只狼的死亡。

(1)仔细品味其中一些具体的字词,标识出其中你认为写的.最好的词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人与狼的关系。

人对狼的恐惧和狼的恐惧。

《天下无贼》中的傻根。

4、失去一只狼、一群狼乃至所有狼的后果是什么?(阅读7-9小节)

狼群的消失,鹿的大量繁衍,土地的荒芜

学生归纳:各个生命之间的关系。(注意课文中的表述)

草——鹿——狼——猎人

牛——狼——牡牛人

自然——社会

狼杀鹿,人杀狼似乎是天经地义,那么,问题出在那儿?

5、阅读第3和第10小节,思考:

人是怎样看待有狼的山的?秘密看法是什么?

毛骨悚然

秘密同时守护这座山。

由此,这些意味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人类是最有野心也最为成功的征服者,征服自身,征服世界,征服自然,征服一切想要征服的东西,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理所当然的成功和收获之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这是征服者的喜剧还是悲剧?这样的征服者是胜者还是败者?

6、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前文的层层铺垫,首尾呼应。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从狼的嗥叫中,领悟隐藏的内涵——只有山是一种永恒,静止在那里,看待人类一举一动,

其实,长久地倾听着自然的声音的何止是群山。

8、借用纪伯伦的话“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对人类来说,我们们只是平凡的。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义,需要人类自身先付出努力。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土地道德就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利奥波德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板书)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中狼的嗥叫的含义,领会其中阐述的道理;

2.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选取个性化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狼的嗥叫的含义,领会其中阐述的道理;

2.学习选取个性化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3.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学

最近30年,在美国,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有一本书显然是首当其冲的,因为它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一本薄薄的在1949年出版的小册子。这本页数不多,文辞也简单、朴素的自然哲学随笔是奥尔多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其中蕴含了作者土地伦理思想的精髓。

书中的文章,通过他本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描述,在那些从未到过威斯康星的沙乡、不熟悉书中所描写的地方的读者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他的新思想的读者。这本书的美国版本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他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很多读过《沙乡年鉴》的读者,觉得在这本书中让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最忘不了的就是那只垂死的老狼。同时,它也是令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幡然醒悟、毕生难忘一只狼。为什么这只狼能有如此魔力,让这么多人难以忘怀?非常有幸我们今天要学的《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说的正是 ……此处隐藏30951个字……今天就让我们像山那样思考去重新认识狼吧。

三. 研读第一节,激发学生的疑问

1. 思考:第一节写的是什么?画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2. 齐读

3. 讨论:如何理解狼的嗥叫是“不驯服的、对抗性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提示:可结合狼的遭遇去思考

4. 思考:为什么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

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说法,仅看第一节是很难弄明白的,我们不妨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向下阅读

四. 研读第2、3节

自读 思考:

这一声狼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对象的注意?这些对象可分为几类?其区别在哪?

提示:1.找标志性的词语(“只有山”)

2.找关键语句

明确:

一类:鹿、松树……(普通)人

从自身利害考虑 从狼的嗥叫中听出“希望和恐惧”

另一类:(“只有”)山

“客观地去听取”从狼的嗥叫中听出“更加深刻的含义”

山从狼的嗥叫中究竟听出了什么“更加深刻的含义”,且让我们继续向下阅读。

五. 组织自读、讨论:

1. “我”是如何逐步认识到“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的?

2. “我”对狼的认识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法指导:阅读时从文中找关键句

明确:对狼的认识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

(一) 觉得狼是有害的,欲除之而后快

原因(文中关键句):1.“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2. “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注意第一句中用的是“我们”,这表明这是当时的一种普遍的认识,而非个别人的看法,对这样的一种心理,文中有生动的描述:“在一秒中之内,……”“……手痒痒”,让学生找出读一读,加深感受并借鉴这种形象化的写法。

(二) 对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文中关键句:“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

原因:见到狼的嬉戏及垂死的眼神

让学生读读写狼的嬉戏及垂死的眼神的文字

问:读了这样的文字,我们各位同学是否也稍稍地改变了对狼的固有的看法呢?

(三) 认识到其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原因:见第7—9节

结合“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这句话,引导学谈谈生态遭破坏的现状

问:作者是在以平静的口吻叙述狼的被消灭而带来的危害吗?

齐读第7节,引导学生注意其中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本文的散文笔法,感受作者的`痛惜和忏悔之情。

(四)认识到应与其平等相处

作者对狼的前三点认识,学生结合文本阅读,一般来说,是能够理解的,但真正要弄明白如何“像山那样思考”去听取狼的嗥叫,认识到应与其平等相处,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需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最后一节。

六.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最后一节

1. 学生自读,画出富含哲理和理解起来困难的句子

2. 学生质疑、相互讨论

3. 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 我们现在从事的一切其目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目的?

提示:找出相关语句,揣摩关键词(如:“这一时代的”“似乎”“大概……,不过……”等)

明确:我们“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本身并无什么错误,而且也应该考虑这些,但问题是我们仅仅着眼于我们自身而不顾及其他,仅仅着眼于现在而不顾及长远,这样我们也便不难理解“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句话了。恩格斯所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表达的也正是的意思吧。

② 如何理解梭罗的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到了这一步作者又是怎样认识狼的呢?

提示:荒野中的万物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 荒野中的万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应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这样我们便可明白作者对狼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对其生态价值的认识上,而是将其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它与人一样都是自然的一员,人与狼本质上是平等的。

行文至此水到渠成的把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的认识发展到万物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而我们也由此提高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即人类只是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的凌驾于其他万物之上的权力,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和谐相处。

③ 解决研读第一节时留下的疑问:

狼的嗥叫隐藏着什么样的内涵?如何理解文章一开始说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

明确:联系上面对作者思想与主张的分析,我们可以听出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七.小结

浏览全文 思考:

1. 我们应如何像大山一样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明确: 山,是永恒的,它沉稳、冷峻、阔大包容,是大自然智慧的化身,它纵览古今,深刻而冷静地见证着地球上的一切。我们像大山一样去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要客观地、从长远出发去思考我们面对的世界,去思考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

现在,我们从上到下都在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不是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呢?是不是还应包括点别的什么方面呢?大家不妨像山那样作点思考。

2. 本文是从什么角度去表现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这样一个重大主题的?给我们写作以什么启示?

明确:选取个性化的角度,借对狼的嗥叫内涵的思考去表现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这样一个重大主题,以小见大。

3. 通过我们先前的反复朗读,我们能否感觉到这篇文章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色呢?比如同样是介绍自然的,介绍生态伦理观念的,它与我们的地理课本的语言,与我们的一些生物学理论,在文字表达上有何区别呢?

明确:后者是一种科学语体,而利奥波德身为一位生态伦理学家,同时他的文学

素养也是很高的。他所使用的语言文学性较强,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充溢着诗意美。这就与他的自然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溶为一体,使全文熔诗意美与思辨色彩于一炉。

八.作业

1.掌握字词,积累词语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3.加强朗读,感受、欣赏本文诗化的语言

4.为“世界环境日”(参见《读本》(必修一)第144页)设计一段主题词并写一份倡议书

板书:

像山那样思考

有害

人 同情 人

有用

平等

像山那样思考

自然 自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