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

时间:2024-06-08 23:54:19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上渔者》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上渔者》教案1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培养通过诗句展开想象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背诵课文。默写《舟夜书所见》。

教学重点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描绘的美丽景色。

2.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词句的理解浮现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导言:我国古代诗人留给我们无数光辉的诗篇。许多诗在短短的几行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使人越读越有味道。这里的两首古诗就是这样,每首诗虽然只有四行,却写出了很美的景,很深的情。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舟夜书所见》。

1.介绍诗的作用,《舟夜书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他是浙江海宁人,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许多诗是通过行旅见闻来描写山川风物的。

2.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加以理解。(理解“孤”、“簇”。)

3.检查朗读,同学们认真听,指出不足,给予纠正。

二、加深理解

(一)理解题目的意思。“舟”是什么意思?(船)“书”又是什么意思?(写,记)“所见”呢?(见到的东西)谁所见到的东西?(作者)所以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记作者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二)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舟夜书所见》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古诗。

(三)学生自学,然后汇报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词句。

(四)理解字词,体会句意。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1.作者在夜间看见了什么?(看图)

“月黑见渔灯”。

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见:同“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

“孤光一点萤。”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

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是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2.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微微风簇浪”。

簇:读cù,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

散:散开。作:变作,变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讨论这是为什么?

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3.这些景物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孤光一点萤”到“散作满河星”的景色变化。由“静”到“动”的神奇画面。

4.诗人所见到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美)

5.怎么美?体会渔灯的变化。

诗人观察仔细,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色变化,而且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五)小结,这首诗,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那静态的美妙景象。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三、指导朗读

这首诗是五言诗。它的读法是“二、三停顿法”即前面两个字和后面三个字中间要有停顿,第三个字要读重些,声音拉长些、逗号、句号要有区别。

(一)指导朗读,读出意境,读出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出示投影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加黑词语的意思,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舟夜书所见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三)背诵课文。(要求会默写。)

四、处理生字

(一)区分“鱼”、“渔”

(二)“孤”字左边是孑旁,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右边是“瓜”不是“爪”。

(三)“萤”下面是虫,要与“莹”、“荧”区别用法。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一)介绍诗的作者,《江上渔者》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他是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许多著作为古今传诵。

(二)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加以理解。(理解“但”、“出没”。)

(三)检查朗读,同学们认真听,指出不足,给予纠正。

二、加深理解

(一)理解题目的意思。“渔者”是什么意思?(打鱼的人。)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二)教师范读。学生思考:《江上渔者》前两句是什么意思?后两句讲的是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古诗。

(三)学生自学,然后汇报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词句。

(四)理解字词,体会句意。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1.理解诗中前两句是什么意思?(看图)

“江上往来人”。

往来:来来往往。

这句话是说江上来来往往的人,意思是在这一带走过的人。

“但爱鲈鱼美”。

但:只。鲈鱼;银灰色,是食用鱼类之一。

美:鲜美。

这句话是说,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2.后两句讲的是什么景象?

“君看一叶舟”。

君:你。一叶舟:一只小船。

小船,远远看去像树叶一样,所以叫一叶舟。

这句话是说,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

“出没风波里”。

出没: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就是风浪。

这句话是说,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3.重点理解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

(吃鱼的人。)(捕鱼的人。)

4.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

……此处隐藏2191个字……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学习后两句。

出示图片:画面为渔人驾驶着一叶小舟,在风急浪高的江面上穿行。

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你们看看图,听老师读读诗,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舟。这条小舟在波涛翻滚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飘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

出示句子:你们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

引导学生读一读句子,发表感叹:渔人们的生活真________!

(可以填上:真危险啊;真辛苦啊;真不容易啊;真艰难啊)

教师小结:这就是那些吃鱼的人所不知道,所没有看见渔人们的生活。渔人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换来生活的美味,我们应该体会到他们的艰辛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面对艰辛的渔民,这不由让老师想到了艰辛的农民(出示《悯农》,随之吟诵),还想起了艰辛的养蚕人(出示《蚕妇》,随之吟诵)。我们可以学着发挥想象,根据这首诗编写小故事,还原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情境,更好地理解本诗。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南来北往

但爱鲈鱼美。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波涛汹涌

出没风波里。谋生艰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含义,了解写作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并积淀一定的语文素养。

《江上渔者》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带读词语。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大诗人范仲淹为此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诗,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感悟诗文

1、简介范仲淹,师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3、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

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7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谁想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6、你们觉得这句写得怎么样呢?到底好在哪里?

(1)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你从诗中读懂什么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指导学生说说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体会“南来北往”这个词,从而理解“往来人”的意思。)

(3)让回答、体会得好的学生读诗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7、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望去。他看见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句.相机运用评价和合作指导读出捕鱼危险的情景。)

8、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险。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后果,引导他们体会渔民的艰辛和危险。

9、可是这些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和危险。

10、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把描写的句子好好读读。

11、指名学生反馈。想想看,一片树叶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哪里还看得见,谁知道会被江水冲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请学生读这一句: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评价学生:在江上捕鱼真危险啊,老师听出你很同情那些渔民。还可以由同学来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给小伙伴提意见。

13、出示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4、教学至此,高潮出现。

这时,教师在哀婉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这不由地又让老师想到一首我们学过的写农民种地艰辛的诗——《锄禾》,老师诵读《锄禾》,学生受到感染也会跟读。

15、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好孩子。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1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归纳小结:范仲淹写的这首诗和我们学的其他许多文章一样,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思想。其实我们班也有很多小作家,只要你们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学会像范仲淹那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你也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情感,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生字涛、汹、君,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教师范写要注意的关键字。

4、生练写。

板书设计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吃鱼者)(鲜美)

渔民生活

艰辛危险

江中: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打鱼人)

《《江上渔者》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