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作文锦集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调查报告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调查报告作文 篇1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四、五年级部分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作文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问卷包括五个方面:
1、你对作文课是否有兴趣及其原因。
2、你在作文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
3、对作文方法的运用情况。
4、有无看课外书的习惯,能否从课外书中有意识的积累素材。
5、学生是否对语文课有兴趣,语文课对学生作文水平是否有促进作用。
(二)、下面就这五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你对作文课是否有兴趣及其原因。
在36份问卷中,有92%的学生觉得作文课是轻松愉快,丰富多彩,使人充满信心的。97%的学生认为习作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是认真完成的。83%的学生对于写作文觉得有激情,充满创作的欲望,写完作文后44%是愉快满足的,47%是完成任务后的轻松。
喜欢作文的原因39%的学生是因为觉得作文很容易,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47%的学生对作文非常感兴趣,还有8%的学生喜欢作文时因为老师和家长的鼓励。
56%的学生写作文的目的是为了练好作文,19.4%的学生写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也有3%的学生认为作文课严谨,乐趣少,5%的学生认为作文课平稳单调,不讨厌也没乐趣。11%的学生对作文课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无所谓,还有3%的学生觉得烦躁,不想写,作文后也没什么感觉。还有多于2%的学生觉得作文时苦恼的事,消极应对。
从调查看来,90%以上的学生是喜欢作文课的,作文课及写作文过程中是愉悦轻松的,觉得写作文是很容易的。但是喜欢作文的原因8%是因为老师家长的鼓励,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是有很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在以后的作文评价中多采用积极的鼓励。但是56%的学生写作文是为了练好作文,并没有把作文作为表达感情的需要。作文的实用性还未有显现。另外,11%的学生对作文课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甚至3%的学生觉得烦躁,是苦恼的事,不想写,消极应对。
2、你在作文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
觉得无话可写的学生占61%之多,只有36%的学生没有这种感觉。31%的学生觉得缺少好词句,36%觉得肚里有话表达不出来,14%觉得作文题缺乏新意,脱离学生生活,5%觉得是其他原因。
不喜欢作文的原因31%觉得作文很难,58%对老师出的作文题不感兴趣,还有2.8%觉得老师给的分数低而不喜欢作文。
从调查显示出来,觉得作文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有话表达不出来,就是写作中有障碍,部分学生并未做到有意识地积累好词句,使得学生在写作中也未能将之很好的运用。
3、对作文方法的运用情况。
55.6%的学生经常会把摘抄过、见过、学过的好词句应用于好词句,16.7%的学生经常会,22%的学生会有意识的应用。8%的学生不会应用。经常摘抄5%,偶尔摘抄75%,在老师要求下摘抄14%,从不摘抄5%。
56%的学生有时候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回忆起与某方面有关的一些经历,25%的学生通常能做到,19.4的学生只是偶尔能做到。
8%的学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56%是只有老师布置才写日记,兴趣来了就写的占19.4¥,经常写日记的没有一个学生。
日记里记录的58%写的是每天发生的新鲜事,28%记录的是自己的心里话,感受特别深的事情占33%。积累好词句的习惯时有时无占72%,有这习惯的占14%,完全没有占14%,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记录下来的占78%,完全没有这习惯和已经养成这习惯的分别占11%。习作材料61%都来自平时观察积累的真实材料,借鉴范文中的材料占33%。
75%的学生喜欢写想象作文,写景作文占22%,记事,说明文分别占5%,还有14%的是喜欢写其他类型的作文。
觉得自己作文写得最拿手的也是想象类型,占67%,其次是说明28%,写景14%,记事8%,其他7%。
喜欢修改自己的作文69.5%,不喜欢修改自己的作文31%,相反,喜欢修改别人的作文占89%,不喜欢的19%,56%的学生喜欢别人读自己的作文,42%的学生不喜欢。能从作文中找到错误100%,错别字检查最容易找到错误,句子不通顺或不简练有36%能找到,标点28%能找到,用词不当25%能找到,条理不清或详略不当22%能找到。
39%的学生觉得有充足的内容可写,61%的学生觉得有时候有内容可写,有时候却没有。
调查显示,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缺少练习,单靠每册教材中几节作文课上的练习,是不能写好作文的。
摘抄积累不够且不会运用。显示,有意识的摘抄和记录所见所闻并不是自觉行为,依赖于老师的要求。即使有摘抄,学生作文时也不会应用,那摘抄就仅仅是形式了。
2、学生未完全掌握修改作文方法。对字词,标点,句子,篇章的错误不能完全发现,并准确修改。
3、教师指导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习作方法的指导显得缺乏和单薄。
4、有无看课外书的习惯,能否从课外书中有意识的积累素材。
97%的学生都喜欢看课外书,喜欢故事书47%,童话39%,百科知识33%,科技11%,不喜欢读课外书2%。75%的学生有时候读课外书,25%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
从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很喜欢看课外书的,喜欢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但是读书的频率并不高,这和学校和家庭的环境有关。
5、学生是否对语文课有兴趣,语文课对学生作文水平是否有促进作用。
97%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的,这给了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基础。
三、解决措施
1、创造条件,让学生读更多的书。
调查显示,学生有很高的读书热情,喜欢看书,喜欢看不同类型的书,但是由于学校藏书不够丰富,家长不够支持,使得学生处在一种想看书二无书看的情况。因此,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更方便地从图书室里借到书,能借到更多的书。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多为学生买书买好书,让学生时时有书看。“读书破万卷 ……此处隐藏9139个字……,不仅有利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高考新题型-短文改错。知道高考增加新题型之后,我们很快调整了平时训练的方向。但由于接触时间不长,老师们和同学们对短文改错这一新题型的理解和认识都不深。这种让同学们自己犯的错自己改正的方式,也误打误撞的适应了新的高考题型,这也是本小课题立项之初,我自己也始料未及的事。
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资料收集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的差距,和我自己一个人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很难将所有学生的词汇和表达错误进行收集,这也使得小课题的资料收集没有立项之初预想的那么充足和完整。
2.资料整理过程中,对于众多的词汇和表达错误,没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系统的分类方法。虽然,我自己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将同学们的词汇和表达错误进行了分类整理,但同学们对于我的分类也不是完全的认同,以至于,也有一些学生没有很理想的领会我的意思。传达的效果,没有之前预期的那样理想。
3. 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缺少对错误出现原因的分析和讲解。在本课题立项之初,对于同学们常犯的词汇和表达错误出现的原因的分析,是预想的重要任务之一。小课题研究开始至今,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甚是欠缺,只是简单地罗列和整理错误,修改之后没有认真科学的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是本阶段小课题研究的一个重大失误。
4.反馈练习过程中,学生们虽然很喜欢改自己的错误,但有些同学所犯的错误太不具有代表性,所以很难将所有的整理出来的错误很好的做成反馈练习。
三,协议阶段的改进和设想
1.下一阶段,对于学生们常犯词汇和表达的错误的收集,必须要有个改进。过去的这段时期,主要是学生们进行写作,我负责批阅和收集学生的词汇和表达错误。下一阶段,我将会指导学生自己发现或者相互发现(小组或两人互换)词汇和表达错误,并将其进行收集。这样,一方面为我省去了很多时间,另一方面也检测学生们对自己所犯的词汇和表达错误的敏感度,是个提升能力的良策。同时,我认为,小组修改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同学们不但可以相互提升,还会增加学生们对于写作和修改作文的兴趣,不至于使学生厌烦甚至恐惧写作。
2.对于资料的分类和整理,下一阶段,我计划使其分类更加精细,更加全面,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理解和认识。网络是个神奇的资料库,对于词汇的分类,网络上也是五花八门。有了上一阶段的经验和教训,参考网络上的经验,加上多多和身边的同事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我相信会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贴近学生的分类方法。
3.对于学生们常犯的词汇和表达错误出现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形成系统的理论,使学生们从根本上理解错误出现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尽量避免再次出现,在以后的短文改错中更加敏感的识别错误。
4.对于反馈练习的形式,短文改错的形式当然还会继续沿用,但仅此一种形式,未免枯燥无聊。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也是本课题下一阶段的任务。本课题研究的下一个阶段,不仅要使反馈练习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且,反馈练习也必须追求高效性和实用性。形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5.本课题预期效果:(1)学生们对写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2)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比较理想的提高;(3)学生们对短文改错这一新题型,更加有信心。
6.本课题的呈现形式:
成果主件(调查报告):
《关于英语作文常错词汇和表达的研究》结题报告
成果附件(教育随笔,观察日记等)
调查报告作文 篇9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调查时间:XXX年3月28日中午。
地点:家庭网络。
调查对象:大气恶化情况。
调查结果:
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在干静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大气污染的来源很多,如:日益增多的汽车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北京的冬日由于燃煤取暖造成大气污染;化工厂往往会散发出很浓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危害严重;灰色烟尘主要来自水泥厂、石灰生产厂;黑色烟尘里含有大量焦油、碳黑,主要来自燃煤、燃石油工业;采矿爆破是大气中粉尘的一个人为来源。中国的北京和美国芝加哥市的城市污染状况都很严重。
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从而引发“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上升。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1985至1998年臭氧层破坏面积扩大了十倍,南极的臭氧层出现空洞。1998年10月前后,臭氧层破坏面积首次超过了2700平方公里,其面积大于北美、加拿大和美国的面积总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臭氧层破坏不仅仅是极地问题,并开始向中美地区发展。据报告,由于臭氧层破坏而导致了地面紫外线照射加强。
结论:
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文档为doc格式